在神的黙示中,先知以賽亞對巴比倫末後審判的宣告,固然對同時代的以色列人有著當時的歷史意義。但另一方面,這預言也必將在末世中完全應驗,為魔鬼撒但敲響了喪鐘。
巴比倫被稱為「明亮之星、早晨之子」(12節);本是閃爍耀目的金星,如冉冉旭日令人充滿期待。這也是撒但的名字(路西弗:明亮之星),卻由於野心和高傲被砍伐墜落(15節)。這位曾經的明亮之星,有著五重的「我要」,抒發出強烈地以自我為中心的「雄心壯志」。
它對身為受造者的「卑微」不甘心、不滿足,所以發出「我要昇到天上」的吶喊;又認為自己比同儕都優秀,爭取「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眾星以上」的超然地位。然而,只有地位上優越不足夠,它要爭取的是對全宇宙的控制權力:「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就是天國會議的裁決權。再進一步,「我要昇到高雲之上」,成為沒有任何受造之物可以與它比擬的至高者。最終達到的是「我要與至上者同等」,成為同尊同榮的「神」;完成受造之物對創造者徹底背離的全過程。(13-14節)。
從亞當夏娃伸手摘取伊甸園中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自以為可以「如神」,「我要與至上者同等」的罪性就從撒但複制到人身上,成為世代相傳的標記。我們也許不會強求「白日飛昇」,但卻要以自己的準則決定自己的一切,認為自己的準則即使不比神的準則強,卻也絕對不會差。從言語到行動,不斷實踐著「我要與至上者同等」的理念。
這叛逆之旅何時結束?惟有人俯伏在那「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反倒虛己,取了奴僕形象」的基督面前,才得到那真正謙卑的心。
回應:
「主啊!求祢賜我謙卑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在祢的恩典中俯伏下來,全心全意地順服敬拜祢——獨一的至高者。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