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教會所用傳統詩歌本《教會聖詩》中有兩首以「事奉」為起首的詩歌——「事奉祂愈久愈甘甜」和「事奉耶穌真是快樂」,它們都提到了隨着事奉而得的內心歡愉。不過,詩歌的歌詞與我們不少弟兄姊妹的事奉經驗卻不一樣。也許大家在剛信主、剛學習事奉時確實很快樂。一切都似乎那麼新鮮,只要認真投入,即使犯了些錯誤、出來的果效不是那麼好,大家還是豎起大拇指稱讚不已。然而時間長了,事奉祂愈久不是愈「甘甜」,而是愈「苦澀」 ;事奉耶穌不是「快樂」,而是「煩惱」。為什麼會這樣呢?
不同的弟兄姊妹(都是很好的弟兄姊妹!)可能會有不同的結論,但大部分都歸結到遇人「不淑」。不是哪位長老太頑固了,凡事都要按他說的去做;就是那位牧師太軟弱了,沒有半點領導力。不是這位領袖只懂務虛,光說大原則,沒有具體的做法;就是那位核心太過死板,只會蕭規曹隨,沒有發展大藍圖。再不然就是好像團隊中總有這位那位實在太不用心、濫芋充數,或者自行其是。我們還可以數出一長串來。然而,在我們向主禱告投訴這些、以此作為逃離事奉「理由」的時候,或許我們該求問「如果我觀察到的都是事實,那我該如何補充他們的不足?」
如果長老太「頑固」,那我該怎樣讓他看見事情的另一面?如果牧師「領導力不足」,我該怎樣協助他具體推動和執行事工?如果領袖只懂「務虛」,那我如何在他的大方向下,提供具體可行的方案?如果核心同工只會做舊事情,那我又該如何與他一起探討發展藍圖?如果真的感到神的家裡沒有稱職的領袖,那是不是神在呼召你成為新領袖呢?
當我們思考角度不同,結論也會不同,但最後得益的往往是自己,因為我們或許會開始瞭解到:長老是思想頑固還是堅持原則,牧師是軟弱還是尊重大家,領袖是光有大原則還是要讓人人參與,核心同工是只會循規蹈矩還是務實求是。寇世遠監督在解釋「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2:3)時,提到看別人要看他在基督裡的成長成熟,看自己卻是看自己在亞當裡的失敗。在主的恩典中,我們與人同工時就逐漸學會欣賞別人的精彩;也更決心抛棄舊有對人對事的壞習慣。這樣,「事奉愈久愈甘甜」就不再是傳說,「事奉耶穌真是快樂」也決不是神話;而是能經歷、能滿足的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