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我們主日第二堂中文崇拜的,大概都知道結束的時候會唱詩歌「賜福與你」,然後彼此問安。歌詞的第一句是「願主的恩惠慈愛與你同在」。神的恩惠慈愛與自己同在,那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善!
或許我們簡單些,把「恩惠慈愛」稱為「恩慈」。但「恩慈」其實是什麼呢?使徒保羅在寫信給在羅馬教會的弟兄姊妹時,為了闡釋神的「恩慈」,在模擬兩個人的對話中說:「你這人哪!你論斷行這樣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你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麼?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羅馬書2:3-4)
並不恩慈的人,只曉得論斷別人的差錯,卻對自己的過犯熟視無睹。相反,神的仁愛寛宥,為不配的人提供悔改的機會。恩慈的祂顧念到人的軟弱,就殷勤地付諸行動,預備了救贖,又呼召人信靠基督耶穌,得以脫離罪的捆綁。
「恩」和「慈」都從心部。顯然「恩慈」必須由心發出,沒有虛偽造作的成份。保羅認為:「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書13:4)真正的愛,必然擁有「恩慈」這特性。也就是說,能夠包容(不是縱容)那些不怎麼可愛的人和事,甚至傷害。正因着有這恩慈的愛,耶穌在十字架上為那些折磨祂的兵丁、冷眼旁觀的群眾、嗤笑祂的官員們祈禱:「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34)
我們人天性並不寛廣,雖或不至於睚眦必報,卻不輕易原諒。在大部分人心裡,恩慈可以接受,卻難於給予。也就是說,別人可以「恩慈」待我,我卻無法以「恩慈」待人,因為從來不曾擁有過它。是的,沒有人能真正擁有「恩慈」,惟有藉信心連通基督耶穌,祂的恩慈流淌進入人的內心,使人在祂的性情上有份,方結出恩慈的果子。
因此聖經提醒,務要在我們中間除掉一切的苦毒、惱恨、忿怒,「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