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觀察到去年七月19日是自1960年代以來最短的一天,比一般認知的24小時少了約1.5百萬分之一秒。雖然這並不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但科學家們已開始討論,在不久的將來是否有必要把時間往前調整,以配合地球的自轉。
時間若飛幾乎是所有成年人的感慨。居家令下,我們的日程時間表與前很不相同。早上起來吃過早飯,一下子便到午飯時間,再一會兒又該吃晚飯了。一天又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但回頭看看,好像沒有完成些什麼事情,時間就這樣溜走了。
麥哥豋 (Gordon MacDonald) 在他《心意更新——如何調整內心生活》一書中總結到,時間會從四個方面流失。首先是流向我們的弱點,就是將大部分時間用在一些非自己所長的工作上,而留下可以做得既完善、又有果效的工作不做。其次是被其他的人「盜用」,就是該專心做事的時候,任憑其他人打岔。再而是被「緊急」事情「竊取」,就是許多突然發生、需要處理的事未必是緊急的,但卻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最後是我們把時間花在滿足別人的期待上,卻忘記了自己的重要工作。
在時間的使用上,我們的錯誤決定往往由於我們沒能正確地看待自己,以及仍未培養起身為信靠耶穌基督的人應該如何看待世界、事物的永恆價值、以及人生的目標方向。麥哥豋以耶穌基督為例子,總結出我們珍惜光陰的原則。
第一是要清楚自己的任務。路加醫生在他所寫的福音書18章中記載,在靠近耶利哥時,耶穌聽見瞎子的叫聲,就停了下來;但祂的朋友和門徒都感到煩躁,因為離耶路撒冷還要走路六至七小時,他們希望能盡快趕到那裡過逾越節。然而,耶穌不但在這裡停留,他更在稅吏撒該家住宿。表面看來,耶穌似乎誤用時間。但事實上,耶穌正是十分清楚:「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 祂才會這樣運用祂有限的時間。
第二是要明白自己的限制。耶穌基督是百分百的神,卻又是百分百的人。祂在地上傳道的日子大約只有不超過三年半,但祂常把時間用在與天父靈裡的相聚。開始傳道前,祂四十晝夜在曠野禁食;揀選十二門徒前夕,祂徹夜禱告;最後更在客西馬尼園汗滴如血地懇切祈禱。因為耶穌深知自己所受的限制,所以祂必須妥善安排時間、從父神支取力量,以重新得力,準備屬靈爭戰。
第三是要努力培養下一代。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都需要福音,但耶穌卻使用了大部分時間,來訓練一小撮人們眼中再也平凡不過的門徒。祂與他們研經,分享祂的領受;又讓他們跟從,近距離觀察自己的行動;更個別交談,聆聽他們的想法,指出他們的謬誤,表揚他們的進步。這些門徒最終為主所用,打下新約教會的堅實基礎。
耶穌並沒有讓時間不知不覺地溜走。我們呢?是立志更新自己生命的時候了:要清楚了解自己的任務、明白自己的限制,謙卑地被主所陶造,也培育梯隊式的基督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