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又被稱為平原寶訓的經文,與馬太福音中的登山寶訓有異曲同工之處。首先,四種有福的人是(20-23):貧窮的、飢餓的、哀哭的,為主受苦的。這裡的貧窮、飢餓和哀哭,不是單指人表面上或外在的境況。而更多是指向人對自己屬靈狀態的認知。故此,耶穌說的福氣也主要是指屬靈的福氣,而不是指今世可見的祝福。
其次,耶穌也指控四種有禍的人(24-26):富足的、飽足的、喜笑的,人都說他好的。同樣的,這里的形容詞,都是指出人怎樣看待自己在神面前的境況。一個自以為在神面前是富足的、飽足的、只知嬉笑的,並喜悅別人都說自己好的人,實在是處於一種危險、在神面前誘惑的狀況,因為他以為可以靠著自己的屬靈地位、追求或事奉配得到神的獎賞。
四福與四禍的對比,讓我們看到天國的價值觀和這世間的不同,並且提醒我們存敬畏的心專心事奉神,不要誇口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就是自相矛盾的「屬靈驕傲」。反而,我們更當看自己為貧窮的、飢餓的,並且與哀哭的肢體同哭,常禱告紀念為主受苦的聖徒,與他們一同從主的話語中得到安慰。
回應:
「主啊!求你幫助我能夠更多看見自己靈里的貧窮、飢餓,為罪哀哭,為義受苦。求主讓我更多被你的榮光改變,以你為最大的滿足和喜樂,委身在你所帶進的天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