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福音神學院周學信老師在《行動的原點》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福音派的靈修觀已經非常個人化與私己化,因此導致極其薄弱的教會觀。」
我們常以為靈修是個人的、內在的,是個人的讀經、禱告,與群體、外在沒有什麼關係。但如果真是這樣,教會作為信仰群體,弟兄姊妹的關係就變得可有可無,因為畢竟生命成長是個人的事。如果是這樣,基督信仰就與其他的偶像崇拜沒有分別,都是「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然而,教會卻是基督的身體,是有機的、互動的、成長的。因此,除了主日崇拜,信徒們還需要有團契生活——團契不是名詞,是動詞,是弟兄姊妹的生命互相流通,是彼此分享從基督領受的恩典。信徒們靠著聖靈跟從耶穌,與其他信徒們同走天路,起而行道效法基督耶穌。我們在讀經、禱告、黙想中有所得著,若不在與其他人的往來中實踐行動,那我們的靈修只是停留在原點。
我們學習按正意分解聖經,但差不多兩千年前的道成文字,對二十一世紀的北美硅谷灣區的家庭、社區、教會、單位有些什麼意義?如果缺乏社會關懷,我們的信仰是如此的蒼白。聖經上每個詞語我們都讀得正確、看得明白,卻沒有任何現實意義。聖經從未教導我們獨善其身,卻要我們參與使萬民做主門徒的行動中。
我們的禱告,如果只集中在自己、家人,卻忽略了世界上仍有許許多多從未聽信福音的人,那是該做而沒有做的罪。為他們祈禱,可能不過是第一步;求主差祂的工人,或許是第二步;也許我們都該鸚鵡學舌保羅的話:「主啊!我當做什麼?」
我們黙想,是要在神面前領受祂要賜給我們的話,也是領受祂吩咐的使命。然而,在教會這信仰團體裡,那不是孤膽英雄式的過關斬將,而是與弟兄姊妹彼此配搭、互補不足的團隊事奉。在大君王的司令台前,我們排列整齊,甘心樂意在以賽亞的帶領下請求着:「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神聖潔的光輝,在靈修的行動中,彰顯在我們所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