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屍骸」來形容社會上不公不義的現象。人們內心都明白,在罪的世界裡,何曾有完全賞善罰惡的彰顯。只是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當看到「義人死亡,無人放在心上;虔誠人被收去,無人思念」(1節上)時,難免心有戚戚焉。
「義人受苦」是永恆的哲學課題。人們從各種社會現象觀察、考究、因果、總結而推論,但始終無法作出有說服力的、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結論。因為我們都是有限的人,無法參透永遠的事。
先知以賽亞提出他的看法:「這義人被收去是免了將來的禍患,他們得享平安;素行正直的,各人在墳裡安歇。」(1下-2節)假若我們把眼光只局限在地上的生活,這樣的說法毫無意義;惟有我們接受永生的觀念,就堅信「因為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12:14)
因此,對敬虔的人來說,死亡並不可怕,也不是無人思念的結束;相反,那是放下地上的勞苦重擔,與神同在的喜樂。然而,人活着並非沒有意義,而是要完成祂所交付的使命。使徒保羅形容那是「兩難之間」(腓1:23)。但這是喜樂的兩難,不是「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徬徨」的無奈。
不認識神的人誤以為「人死如燈滅」,地上一切過去就成為過去,沒有人能追究,因而放肆地向敬虔的人「戲笑」、「吐舌」(4節)。他們又放縱私慾,行殘暴的事(5節)。然而,無論遠近,神必醫治、引導、安慰屬祂的人(18-19節);「惡人必不得平安。」(21節)
回應:
「主啊!祢既允許人生活在這罪的世界中,就懇求祢的慈愛常與人同在,好讓不配的人仍能認識祢,分嚐在祢裡面的平安。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