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之家第一家 > 靈修札記 > 07/19/2018 順從(王下5:1-14)- 吳牧師

07/19/2018 順從(王下5:1-14)- 吳牧師

神的救恩從來不局限於一邦一國一民族,而是澤及萬民。然而「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7:14)因此,已找著永生之道的,就有責任把這樣的福音告訴給其他正在尋找的人。那位在戰爭中被亞蘭人擄走,淪為奴婢的以色列小女子(2節),就是這樣順從神心意的人。

她眼見顯赫一時、英勇善戰的亞蘭人元帥乃縵長了讓他感到極其羞辱的大痲瘋(1節),就對主母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瑪利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3節)如果我們理解那位元帥是導致她流落異邦的仇人,就知道她主動做的這件事何其可貴。多年以後,一位以色列的先知受命於神向敵對的尼尼微人傳悔改的福音,他的反應卻是拚命逃跑、寧死不順從(拿1:3)。

常有人認為,教會聚集的人都是「失敗者」,沒能勝過人生的危機,就只能在信仰中尋求出路。這話在一定程度上說得不錯,因為我們常在困境中才願意低下高傲的頭、認識到自己的有限,就將生命託求於無限的神。然而,這決不是消極的放棄,而是積極順從神的吩咐,盡力實踐祂在我們身上的人生藍圖,以期榮神益人。即使有時神的吩咐超過人的想象,仍虛心樂意遵從。

正如事件中的主人翁乃縵,他沒有輕視年輕奴婢的建議,而是請准王命,又預備貴重禮物南下撒瑪利亞,謁見以色列先知(5-6節)。乃縵原以為以利沙的治病模式是:「他必定出來見我,站着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11節)不料卻只是接到先知使者的吩咐:「你去在約但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10節)乃縵長期所受的外邦文化教育遇上神話語的衝擊,他的第一反應是憤怒、拒絕:「大馬色的河、亞罷拿和法珥法,豈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麼!」(12節)但他終究聽從了僕人的勸,「照着神人的話,在約但河裏沐浴七回,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14節)乃縵得著被醫治的喜樂。你,得著了順服的喜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