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斯崙的兒子耶拉篾的家譜中,比較特別的是提到了「沒有兒子」。「西列死了沒有兒子」(30節)、「益帖死了沒有兒子」(32節)、「示珊沒有兒子」(34節)。在古代以色列的背景下,沒有兒子也就意味著所承受的産業不能再傳承下去。聖經對西列和益帖沒有再進一步的說明,他們的産業大概也就失去,或者落在其他兄弟手中。至於示珊,也許他的兒子亞來早夭,或者她的女兒叫亞來(31節),但總算招贅了埃及人耶哈,産業得以傳承下去。
相對於耶拉篾的家譜,他兄弟迦勒的卻大不相同,出現最多的是「之祖」,共計11次(和合本),提到了西弗、希伯崙、約干、伯夙、麥瑪拿、基比亞、基列耶琳、伯利恒、伯迦得、利甲等城邑和宗族(42,44-45,49-52,55節)。這些宗族未必完全是血統純正的猶大人,但他們在猶大支派內,甚至在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發揮極大的影響力(如耶35:2-19)。
比較這兩個家族,耶拉篾家逐漸自成一派,住在猶大的南地(撒上30:29);迦勒家卻散佈迦南各處。這也是今天教會發展的不同路線:有些忠心耿耿的牧養一處一隅的地方信徒,恪守傳統教訓、忠於靈性培育;有些則重視開拓發展,勇敢地進入不信的人群內,展開對話和交流。
其實,健康教會同時需要這兩種模式——既要保持信仰純正,又要主動接觸未信的朋友。因為那是基督的大使命:「…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28:19-20)。如果只注重內部培育,忽略外展需要,那我們就只會「…死了,沒有…」;但如果只重視開拓,卻忘記培育,那也許我們仍能發揮影響力,但卻決不是屬靈的。
回應:
「主啊!求祢賜智慧,使我知道怎樣在祢的家裡事奉,最能滿足祢的心意。又願聖靈保惠師親自裝備祢的聖徒,成為祢開拓和培育的器皿。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