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聽過別人講故事,我小時候就常聽。當母親洗著全家人滿滿兩大盆衣服的時候,四、五歲的我總坐在她旁邊,聽她講什麼「眉間尺」、「雌雄劍」之類,似乎都是些英雄故事。我當時聽得津津有味,但回想起來其實情節都差不多;也不知道是她自己編的,還是從哪聽來的。反正母親講故事,也不是要告訴我些什麼道理,不過是為了讓我乖乖地待在她身邊,不要到處亂跑,或者偷偷地把她的收音機拆了。
二十世紀著名的美國神話學家約瑟坎伯教授曾在他的作品《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中總結出世界大部分英雄故事的情節:主角平凡人在平凡生活中經受著試煉、甚至逼迫,然後他主動或被動地接受了不同形式的「呼召」,勇敢地進入了未知世界的冒險歷程;在一連串困難和挫敗中仍堅持不懈、積極面對,終於在智力、技能等各方面得到提昇;在回到平凡人的平凡世界,他的知識、智慧和能力能幫助到別人,贏得許多人的尊敬。
乍看之下,坎伯教授的結論似乎與聖經的福音故事頗為一致。耶穌本是生活在鄉下地區的普通木匠,從未接受過大拉比、大祭司的傳授,卻在三十歳的時候,開始周遊於加利利各地和耶路撒冷,收門徒、教訓人,宣告天國近了,人要悔改;他治病、趕鬼、行神蹟,受到文士、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等既得利益者的排擠和迫害,最終被釘在十字架上。他既順服至死,父神就將祂升為至高,復活的祂得到眾人敬拜仰望。
然而,英雄故事與福音故事卻有本質上的差異。英雄故事的情節被廣泛地運用在電視電影、電子遊戲、甚至商品廣告上,讓人認同、甚至代入角色,從而達到人的心理滿足或者作出購買行動。但自始至終,超人拯救的不是我們這個次元的地球,復仇者聯盟終究是假借科學之名的幻想人物;英雄還是故事裡的英雄,天行者崛起不崛起與現實世界中的我沒有半點關係。
但耶穌,祂不是英雄故事的主角,而是已為我的罪付上生命贖價的神,與我的生命息息相關。聖經記載的福音故事,不僅為我們活畫出「完全人」——就是伊甸園中人應有的模樣;更使我們認識到主耶穌自己的復活生命,已藉著聖靈內住在所有信靠祂的人裡面,源源不住地供應著活出祂樣式的能力。祂更直接介入我們的工作、家庭、學習、休憩等方方面面。我們的生活不是要去重演祂已勝過的一切,而是即使在經歷挫折與困難中,仍能支取祂的應許,在盼望和喜樂中體驗祂的同在。
聖經中的福音故事重點記錄下耶穌的言行,使我們瞭解道成肉身的祂是怎樣的至高神、又是怎樣的完全人。而也只有當我們熟悉、甚至能重述這些故事,才能把改變了使徒彼得約翰保羅那代人的福音,怎樣正改變著現在的自己,言笑晏晏地告訴給下一代,也告訴給我們的家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