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牧者在回憶起少年時代每次朋友聚會,其中一位同學總是遲到五至十分鐘不等。後來他抓住機會問那位朋友是不是有些特殊原因,那位同學卻輕鬆地回答:「因為我不喜歡等待。」因為自己不喜歡等待,所以寧可讓別人等自己?這是典型的利己主義呀!不過,那位同學馬上補充說:「我不是對你們說可以先開始,不必等我嗎?」聽起來很有道理,但事實上卻是把個人喜好凌駕在其他人之上,破壞了團體聚會的意義。畢竟,如果是坐飛機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他卻是寧願盡可能早到,免得錯過航班。因此,那位牧者總結說:那位朋友的不守時,只是因為朋友聚會的遲到代價極低,他完全可以承受;但坐飛機遲到的代價卻太大了。
大部分遲到的代價我們都看得見。不過也有些雖然看不見,但其實損失卻甚大。以主日崇拜來說,一些基督徒都把講道部分視為最重要,甚至幾乎把主日崇拜等同於主日講道。他們潛意識中認為,只要在講道前抵達教會,那就是準時的了。事實上,對講道信息有認真的態度完全正確。只要是神呼召的僕人,所傳遞的信息都是經過精心預備、從主領受而來的。我們絕對不應錯過。但主日崇拜是否只有講道信息呢?
在短短一個多小時的崇拜裡,每個環節都有著對神對人的本意:我們以音樂為宣召,把各人散漫的注意力聚焦到所要敬拜的三一神,以心靈感受祂的同在。然後詩班和讚美小組帶領會眾以詩歌為祭,獻上對神的敬拜讚美,特別是聖父聖子聖靈的創造、救贖、護蔭。教會牧師長老代表會眾向神發出的牧禱,把以嘴唇為敬奉的祭推向高潮。接著講員向會眾傳遞信息。嚴格來說,這不是「分享」個人得著,而是「宣告」自神而來的話語。會眾則安坐著,以謙卑順服的心領受。然後在詩班小組帶領下,以詩歌作出回應,之後又以「三一頌」讚美神。而在基督的教會中被按立、授與權柄的牧長,代表神對參與敬拜的會眾賜下祝福。會眾則以阿們頌獻上感恩,並且黙禱如何以行動回應主今天所賜下的靈糧。
以後的歡迎新朋友、報告事項等環節,表面看來與崇拜沒有直接關係。事實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教會在各樣事情上表明對神話語在生活中的實踐與執行。最後的「賜福與你」和彼此問安,進一步把各人的關注焦點從神落實到人,透過關懷看得見的、身邊的人,顯示出對看不見的神的熱愛。
整個崇拜從宣召到離開,表明和貫徹透過基督的十字架,人與神、人與人的生命流通。因無故遲到或早退而缺席部分環節,錯過的不是節目,而是神。不但失去經歷祂的機會,更在無意中輕慢了主的同在。那損失是何等的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