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道者眼中,日光之下的世界是消極的、灰暗的。他舉出很好的例子,就是擁有財富的人,卻沒有享用財富的能力,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狀況,是最叫人絕望的。小的如美食當前,卻因牙齒痛或者腸胃不適而無法享用。大的如主耶穌所說故事中的那位錦衣玉食的財主,死後只能隔著深淵眼巴巴望著乞丐拉撒路安躺在先祖亞伯拉罕的懷中,自己卻要承受陰間烈焰煎熬的痛苦(路加福音16:29-31)。
傳道者認為,那是壓在人身上的禍患,因為人在世上的勞碌彷彿都是沒有意義的。在他看來,「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12節)
如果我們的目光定睛在日光之下有限的人生,確實看不見永恆的意義:畢竟大江東去,浪花淘盡了千古風流人物;虛度年華的不必悔恨,碌碌無為的也無須羞恥。
哲學家們竭盡心力要回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我為什麼在這裡?傳道者在日光之下難以找到答案,就只能嗟嘆虛空的虛空,一切只是捕風。哪裡有出路?惟有仰望日光之上。
建議討論:
- 作者消極地認為,不到期而落的胎竟比年日甚多的還要強(3-6節)!你同意他的意見嗎?為什麼?
- 作者連續追問:「這樣看来,智慧人比愚昧人有什麼長處呢?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什麼長處呢?」(8節)對他來說,長袖善舞、通曉人情世故的,與沒有常識、不知進退的人,竟然毫無分別,什麼 IQ、EQ都不過是廢話!你自己又有什麼看法呢?
- 作者明確指出:人一生如白駒過隙,身後不知生前事,所經歷的都不過是「虛度的日子」(12節)。你認為怎樣才有「不虛度」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