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者觀察到一件事,就是「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15節)這樣的情況不必說他,就算今天的我們許多時候也是想不通的。顯然人的客觀際遇未必與他的行事為人直接掛鈎。不過,倚靠神的人在面對患難時內心的主觀承受能力,一般來說要強於只靠自己的人,只是也並非絕對。
他嘗試以「行義過分」和「自逞智慧」來解釋這個難題(16節)。雖然他說的頗有道理,但也難以說可以完全解疑。畢竟日光之下有限的人實在無法完全識透神的作為。
不過傳道者進一步解釋,其實世上沒有不犯罪的義人(20節)。我們眼中的義人也是背離了神的惡人!他以略帶詩意的排比句來表達不分男女,世間難求正直人。雖然「溫柔鄉是英雄塚」是傳統的說法(26節),但即使性別互換,結論仍然正確。況且,一千男子找到的那位正直人(27節)可能只是他自詡而已。人背離了神以後,內心實在比萬物更為詭詐,完全敗壞的人總能為自己的敗壞找到理由。人無法靠自己而成為名實相符的義人。
建議討論:
- 傳道者勸導人要把握公義與智慧,「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来。」(18節)你認為人當怎樣行,才算是「敬畏神」的表現呢?
- 傳道者認為,「人所說的一切話,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聽見你的僕人咒詛你。」(21節)他是不是在鼓勵人我行我素,不顧別人呢?人該怎樣才合乎中道?
- 讀到傳道者說:「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29節)你有些什麼想法:你認為自己是正直的,還是有許多巧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