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曾是三次普立茲奬得主的政治評論員,托馬斯弗里德曼先生發行了他一紙風行的熱門作品《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其後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出版,在國際上取得巨大成功。
這本書的主要觀點是「世界正被抹平」,個人與公司組織透過全球化的過程得到權力。科技進步與社會約定俗成,交織推動著這快速改變。世界將成為沒有界線的整體,不僅普遍「楚材晉用」,還採取共同標準。人類似乎正朝著全球一盤棋的方向走去,共同建造光明的未來。弗里德曼極力為這些改變護航,並且批評抗拒改變的國家。
十五年後的2020,當我們再次觀察這個世界,卻感到弗里德曼的斷言似乎說得太早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各國政府驚覺醫療及戰略物質還是要自己生産和儲備的好。各地一再斷航、封城、封關,重挫了依賴外包和海外生産的工業。而地緣政治上的衝突乘勢而起,不但在經濟,更在軍事上形成以中、美為首兩大集團的新冷戰,甚至可能是熱戰。
這個時候翻看《創世記》十一章的巴別塔故事,就顯得更有意思。洪水後得以倖存的人全是來自同一家庭三兄弟的後裔。他們說著相同的語言,有著相同的背景,甚至有著相同的理想:在示拿平原上建一座城,建一座塔。建城,可以抵抗毒蛇猛獸的侵襲;建塔,可以讓子孫永記初心。同心協力,各盡所能。這豈不是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國嗎?世界早已平了,不需要被抹平。
然而,這城並沒有建成,這塔也沒有蓋好。神介入了人類看似偉大的建設,沒讓人們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祂的方法是變亂人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語言彼此不通。此後,再發展出各種語系、語族、語支。分散到地球不同地方的民族之間徹底地出現了溝通上的問題。
為什麼神要用這種極端的手段阻攔人們建城建塔呢?這不是祂的刑罰,而完全是恩典與憐憫。洪水滅世後的挪亞子孫,才不過幾代便忘記先祖的教訓;忘了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把神人同在的伊甸樂土,擴展到全地的使命;卻寧願蝸居於自己建造的城,傳揚自己的名,甘心一條路黑到底。
今天,當人們以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努力抹平這世界,突如其來且曠日持久的疫情讓我們冷靜下來:高科技是我們傳揚自己的巴別塔,還是用以敬拜和親近神的聖殿?抹平的世界是新巴比倫城,或是新耶路撒冷?我們當珍惜神所賜與反省的機會,好靠著祂的恩典活出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