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職塲朋友聊天時常聽到:單位裡總有那麼一個或兩個人和自己過不去;自己好像也没有做些什麼事情得罪對方,卻老被針對。最近先後與兩位年輕朋友閒談,他們都對我這樣說:平常還算可以的同事,開會時總喜歡質疑、挑戰自己的方案;而且有話不好好說,卻讓人感到語帶譏諷。光是這樣還好,有缺德的甚至巧取豪奪,把不屬於自己的功勞據為己有。
誠然,公司單位同事眾多,總不會與所有人都是朋友;能與大多數人來往不錯已是很好的了。然而,當必須與這些讓人不舒服的人為伍時,工作動力馬上就少了大半;如果要在同一項目中緊密合作,那就巴不得能趕快完成,甚至祈禱項目取消。
我們每個人都有相似之處,就是喜歡跟意氣相投的人一起合作;而個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看待事情的觀點與角度常會不一樣,就不容易愉快共事了。只是美國是個名副其實的多元社會,不要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就算都是華人,來自兩岸三地和東南亞等地區,多少帶有些不同特質。
或許是出於朋友和前輩的「忠告」,有時我們會對某些族裔的人存有「刻板印象」。例如很多人都傳言某南亞地區的人喜歡拉幫結派,只要有來自那國家的人當上部門經理,整個部門逐漸就都成了那族裔、甚至是同鄉的了,其他人都不容易待下去。都市傳言眾多,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然而,與其心懷不忿,抱怨不公;或許我們可以嘗試正面思考,怎樣主動改變這般令人不快的氛圍。不少人喜歡引用「黃金法則」來勉勵自己和勸導別人,就是「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其實這句話出自聖經中耶穌對門徒的教導;在與同事相處時,如果我們能主動釋出善意,別人多少能感受得到,對雙方關係的建立當會有所幫助。不過,這種善意態度如果建立在「功利」的目的上,別人同樣也會感受得到。
事實上,從別人的言行,我們多少能看出自己是怎樣對待別人的。聖經中另一句話,或許對我們也同樣有所幫助,就是「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我們從小都被教導要謙虛,但真正發乎內心的謙遜卻沒有多少人能做到。聖經鼓勵我們要以耶穌的心為心,他是神的獨生兒子,卻樂意與人同行為伍,成為我們的榜樣。
在職塲中,如果我們能心存謙卑,就會發現四周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對象。就像前面所說的那個族裔,有時我們會批評他們只懂誇誇其談,三分努力說成七分成績。但勇於表達想法、不懼怕運用外語與別人溝通的特色,豈不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嗎?
不少華人同胞頭腦、能力都很好,卻可惜只知埋頭苦幹,欠缺與別人,特別是與上司的有效溝通。一方面未能真正瞭解別人的問題和想法;另一方面也不懂向別人推介自己的方案。無論多好的構思,如果沒有從多角度反覆論證,其他人就不可能領會箇中好處,又怎能在項目或公司單位中得到落實和廣泛應用呢?當我們心存謙卑,就會樂於觀察這些同事的言行,學習他們良好優秀的一面,使我們的職塲生涯變得更加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