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3 誓詞-吳牧師
上星期日主持了一對年輕人的婚禮。回家路上,我與師母笑著說:當年在我們自己的婚禮上,牧師說了什麼,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保留在記憶中的,是當日牧師的講道沒有
上星期日主持了一對年輕人的婚禮。回家路上,我與師母笑著說:當年在我們自己的婚禮上,牧師說了什麼,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保留在記憶中的,是當日牧師的講道沒有
有位牧者在回憶起少年時代每次朋友聚會,其中一位同學總是遲到五至十分鐘不等。後來他抓住機會問那位朋友是不是有些特殊原因,那位同學卻輕鬆地回答:「因為我不
耶穌曾經這樣講論施洗約翰:「你們從前出到曠野是要看什麼呢?要看風吹動的蘆葦嗎?你們出去到底是要看什麼?要看穿細軟衣服的人嗎?那穿细軟衣服的人是在王宮裡
在保羅的宣道旅程中,西拉是其中一位忠實夥伴。他和保羅的交集始於耶路撒冷大會。那可以說是教會歷史上大公會議的濫觴。大會作出了普世教會以後走向的重要決議:
聖經中有這樣一個人:他極可能從未直接見過耶穌傳道;他的名字在新約聖經裡僅僅出現過三次,都像是附帶提起似的,沒有正式的介紹。所以,我們對他的年齡、國籍、
腓利是初期耶路冷教會選出來處理飯食的七位執事之一。他與其他六位執事在教會裡的主要事奉崗位是行政管理–合理地分配資源照顧到有需要的人,使耶路撒冷這個萬人
耶穌的十二門徒中有這樣一位:聖經說到他的時候總是先提起他的哥哥,彷彿是他兄弟的影子一般。不過這也難怪,他的哥哥實在有名,也確是門徒中的領袖。他就是「西
跟從耶穌的十二門徒中的「拿但業」相當特別:我們在《馬太》、《馬可》和《路加》這三本福音書中找不到這個名字,但《約翰福音》卻詳細地記載了他遇見耶穌、與祂
我們常常會說:「耶穌基督是神所預備,給人最寶貴的禮物。」使徒保羅說他「以認識耶穌基督為至寶」。彼得也說「你有永生之道,我還能跟從誰呢?」這麼珍貴的、無
《馬可福音》中有關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逮捕的敍述,其中一段是別的福音書沒有的:「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眾人就捉拿他。他却丢了麻布,赤
「司提反」不是希伯來語。從名字推敲,他應該是耶路撒冷教會說希臘文的一代。聖經形容「司提反滿得恩惠能力,在民間行了大奇事和神蹟。」(使徒行傳6:8) 初
差不多兩千年前的那個清晨,地球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影響深遠的事 —-無辜卻受十字架刑罰的耶穌從死裡復活了!最早知悉這宗突發消息
耶穌的門徒約翰與哥哥雅各共享外號「半尼其」(雷子),剛烈的性情可見一斑。正是這位半尼其,日後卻成了再三強調「愛」的使徒。他自己固然是「耶穌所愛的那門徒
聖經中有好幾位雅各,一不小心很容易搞混。他們當中名氣最大的,恐怕是舊約中亞伯拉罕的孫子、以撒的兒子、以掃的孿生弟弟、十二支派的先祖、被神改名為以色列的
新約聖經中有位弟兄,不像彼得、保羅般奪目耀眼,但卻是關鍵時刻出現的關鍵人物。他的名字叫巴拿巴。其實我們也不清楚巴拿巴是他的綽號還是他的真名,只知道他原
讀聖經時我們也許會想:像亞伯拉罕──信心之父、像大衛──合乎神心意的人,這些人就像是用特殊材料造成的。特別是這位:新約聖經27卷,起碼一半是主透過他寫
初信主的基督徒常誤以為決心跟從主耶穌的人都靈命超卓、堅定不移,因而每當自己陷入靈性低潮時,就自我懷疑是否得救。其實,所有信主的人都不過是蒙恩得救的罪人
曾有個別讀聖經不仔細的朋友提出疑問:「約翰是耶穌的門徒,又怎能為耶穌施洗呢?」相信我們都知道,這是把新約聖經中的兩個「約翰」混淆了。 新約聖經的人名記
十字架上,耶穌拚盡最後一口氣喊出的話是:「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說了這話氣就斷了。(路加福音23:46) 耶穌在地上從未違背父神的心意。道成
沒有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那句「成了!」(約翰福音19:30)也就沒有我們常說的「新生命」,更不用說什麼「得勝的生命」了。舊約時代的人聽從神藉眾先知所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最有意思的一句話也許是「我渴了!」(約翰福音19:28)從世人眼中來看,十字架上的耶穌快要死了,豈不是要更「英雄氣慨」一些、更「雖千萬
我們雖願意活出得勝的生命,卻不見得就踏上一帆風順的坦途。在這路上也許我們會走過艱難的曠野,渡過黑暗的時刻。或者是因為自己偶有偏行己路,卻也因為我們生活
要活出得勝的生命,我們除了要準確地理解和運用神在基督耶穌裡賜與我們「饒恕代求」、「福音宣告」這兩樣外,還要留意到信靠耶穌的我們已有了「彼此關懷照顧」的
要活出得勝的生命,我們要準確地理解和運用神在基督耶穌裡已賜與我們的權力、地位及財富。耶穌在十字架上精確地表現了祂的得勝,成了我們效法的模樣。祂在十字架
我們說「在基督裡得勝」,就要「活出得勝的生命」、「助人成為得勝者」、「成為得勝的精兵」。可是怎樣才能「活出得勝的生命」呢?我們就得先瞭解:什麼是得勝的
教會今年的主題是「在基督裡得勝」。已經持續了兩年的疫情,使不少人的身心靈都疫憊不堪。很多事情我們無法像疫症前那樣做,乘坐國際航班就是一例。不要說到中國